灵璧县筑牢致贫防线守住不返贫底线

2022/9/30 来源:不详

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809/4445034.html

  “为了不让俺返贫,镇村干部进行了许多帮扶。”灵璧县禅堂镇双李村脱贫户吴兴响感激地说。吴兴响脱贫后,妻子突发脑动脉瘤破裂,辗转6家医院医治,报销后仍欠下不少债务。镇、村监测到这一情况后,通过政策性兜底、纳入低保、办理一级残疾补助等,使吴兴响家没有因病返贫。

  灵璧县实施多元帮扶、分类帮扶举措,力求做到“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筑牢致贫“防线”,守住不返贫“底线”。

灵璧县杨疃镇七井村脱贫户张继美在西红柿大棚里进行日常管理。记者何雪峰摄

  稳固搬迁成效

  灵璧县冯庙镇木谷村村部周边是全村的繁华地带,商店、学校、卫生室配套齐全,村民活动室、文化广场和篮球场设施完善。正中的“黄金地段”矗立着一栋“洋房”,这就是木谷村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目前住进了20户脱贫户。

  安置区附近种了红枫、紫薇、桂花等各种树木花草,这个季节满眼红红绿绿,煞是喜人。48岁的村民张龙告诉记者,他以前住得偏僻、闭塞,不通水泥路和自来水,搬到新居以后,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出门不远就是省道,路边有公交站台,每天来回8趟公交车,可以直达县城。

  “自从挪了穷窝,咱脱贫户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张龙说。年,灵璧县利用省易地扶贫搬迁地方政府债券贴息和后续扶持补助资金,在木谷村实施了平方米的甲鱼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带动务工、保底分红等方式促进搬迁户稳定增收。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张龙拿着元产业扶贫到户资金,入股甲鱼养殖基地,每年获分红元左右。头脑活络的他发现收废品是个生财之道,每天开着电瓶车四处“淘金”,平均每月可挣元。

  在村里的帮助下,肢体残疾的妻子张圆花接到了居家制作手工饰品的活,每月收入多元。她还参加了扶贫公益岗位,负责本栋楼的楼道保洁,月工资元。“现在俺家的光景和搬来之前简直是天地之别。”张圆花指着家里的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等家电自豪地说。

  近年来,灵璧县对全县户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其中冯庙镇木谷村集中安置区和游集镇张桥中心村集中安置区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部得到改善,周边有4家带贫企业,搬迁户能够就近就业。

  灵璧县建立健全机制,在资金、种养殖产业、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多措并举,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截至今年2月,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户已全部就业。

  创新金融帮扶

  “‘一自三合’金融扶贫模式助我自主创业,还带动了全村众多困难群众发展养鹅产业。”站在养鹅棚前,渔沟镇马集村脱贫户马万里满面春风。

  “一个鹅蛋就可以卖到7元钱,而且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近年来,马万里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发展养鹅产业,每年光是卖鹅蛋就挣得盆满钵满。脱贫户马传新和卓娟主动与马万里合伙,三人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流转20亩土地,建起3个养鹅大棚。

  “一自”即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脱贫群众,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生产习惯,通过户贷户用独立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三合”即贷款的脱贫群众与他人合伙生产经营,或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与龙头企业协作合营。

  在渔沟镇侯湖村,彭亚梅等9户脱贫户走的是“户贷社管合作发展”路子。他们获得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后,与村里的王中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不仅每月有务工报酬,年底还有“分红”。

  灵璧县在县一级成立金融扶贫服务中心,镇一级设立金融服务工作站,村一级设立金融村官。县财政安排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并为获贷脱贫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同时探索建立集农产品收入险、第三方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险、大病医疗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于一体的“一张大保单”综合保险机制。灵璧县还采取提前一个月提醒预警到期贷款、风险补偿金“兜底”、逾期乡镇末位调度、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措施,全过程全时段加强风险防控化解。

  年,灵璧县发放小额信贷资金户1.45亿元,落实贴息资金.9万元,启动风险补偿金10户43.11万元。灵璧县“一自三合”金融扶贫实践模式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名单,并在全国推广。最近,国家乡村振兴局委托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来灵璧县实地调研金融扶贫工作。

  完善动态监测

  “在党委、政府的关心下,俺现在的生活蒸蒸日上。”灵璧县朝阳镇崔楼村村民刘瑜说。刘瑜在朝阳镇果蔬园承包了10亩大棚种植火龙果,收入较为可观。然而,年,他被查出患有肠道恶性肿瘤,虽经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花去了家中所有积蓄。朝阳镇通过网络化监测管理体系,第一时间发现,立即对刘瑜展开低保救助、大病救助、医疗保障等一系列帮扶,同时以一次性奖补元的方式,对他进行产业帮扶,及时消除了致贫风险。

  灵璧县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把边缘易致贫返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全部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实行线上“预警”、线下“摸排”。创新建立“村组—村‘两委’—乡镇—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两委’”工作流程,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共组建个网格,配备名网格员,对网格内所有农户实时跟踪、常态监测、及时预警、落实帮扶措施。目前,全县已初步建立起“农户申请—村‘两委’、工作队走访核实—数据比对—乡镇审定—县级备案—制定分级帮扶措施台账”的快速发现响应和帮扶机制。

  该县利用防止返贫信息监测系统,每月与住建、医保、教育、公安等部门比对信息,实现数据共享,针对重大疾病、大额报销、家庭重大变故等人群开展全面筛查,一年多来累计发布预警信息多条。同时,建立分类帮扶机制,及时安排帮扶资金项目,筑牢兜底保障防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8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