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提质亮点经验三门教共体携手共谋

2023/2/21 来源:不详

                            

编者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振兴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大抓教育、大办教育,教育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全面总结近年来三门教育质量成效,持续推进三门教育振兴,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三门县传媒中心特在全平台开设“教育提质”栏目,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大型主题宣传报道活动,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推动全县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今天刊发《教育提质亮点经验③

三门教共体携手共谋“教育共富”》。

新学期即将开学,8月23日上午,县心湖小学部分老师先后返校参加暑期读书分享会,与平常不同的是,参与此次活动的还有来自小雄小学、横渡小学、海润小学、亭旁实验小学的老师,大家齐坐一堂相互交流,共享阅读带来的乐趣。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学校并不少见,这主要得益于心湖小学教共体的组建。”县心湖小学校长章宏艳介绍,本着“共建、共赢、共享”原则,两年前,该校便与其他四校共同组建心湖小学教共体,在“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文化共生、考核共体”的同时,积极通过“互联网+”开展集体备课、网络研修、互动课堂等活动,推动教共体学校发展共进。

集聚各方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推进各校深度融合……两年来,心湖小学教共体取得的成绩斐然,核心校拥有1项国家级课题立项、4项省级课题结题,3项部级精品课程;各成员校获得1项市精品课程,2项县精品课程;5校先后35人次在市级及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

组建教育共同体,携手并进谋“共富”,县心湖小学是“范本”,却非“孤本”,其背后映射的是三门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新期待的使命担当,凝聚的是三门教育努力把教育办到老百姓心坎上的奋斗共识。

为进一步提高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早在年,我县就尝试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组建了三门初级中学、三门实验小学等8大教育集团。

“各教育集团组建后,第一时间推进领导管理、运行机制、资源共享等‘八个统一’,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应叠加,在此基础上,我县又结合‘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增量扩面,组建了11个中小学教共体。”县教育局教育科主要负责人陈建能表示,从集团化办学1.0时代到全县公办中小学校教共体建设全覆盖2.0时代,三门教共体办学并非简单的组合捆绑,更不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均分稀释,而是坚持以激发办学活力为出发点,推动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进一步优化管理模式,健全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使教共体运行更加顺畅;进一步融合教学管理,推进教共体内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供给……除了管理、资源的深度融合,教共体也进一步盘活了师资力量,让教师能在教共体内灵活流动,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

“我县统筹县域教师资源,建立健全骨干教师流动‘蓄水池’机制,通过统筹编制、盘活存量等方式,形成干部、教师有序流动的工作制度,仅今年就有名教师流动交流。”县教育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介绍,不仅如此,我县还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上下大功夫,在校本研修的基础上,开展教共体内师资培训机制,形成了县级培训、教共体培训、校本培训的教师培训新架构。

此外,跨地区教共体结对也为教育共富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我县继续加强“山海协作”,携手温岭市、湖州市南浔区等地,结成跨区域城乡义务教共体10对20所,通过跨地区教共体结对,推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共享共富成果。

教共体的稳步前行,推动着全县城乡教育的整体提升。数据是最好的佐证,据统计,今年我县高考普高上普通类特控线人,较去年增加69人,增长率达26.53%;中考名学生进全市前名,名学生进全市前名,数据指标均居历史最好成绩。纵向比较,今年中考进全市前名人数较年增长人,增长率为%;进全市前名人数较年增长人,增长率为88.79%。同时,在公民同招政策背景下,乡村学校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你追我赶之势。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

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哲龙表示,接下去,该局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提升,从内涵式发展上下功夫,拓展教共体的广度和深度,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覆盖面,全力促进各学段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图文:柯丽娜

编辑:包梦洁

责编:陈玲玲

监制:祁兴森

掌上三门

精彩三门一手掌握

你可以了解三门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新闻资讯、便民信息

投稿请联络:sanmen

.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6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