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找对路子做强村子潇湘晨报

2023/3/26 来源:不详

姚山村村民在收获中药材。资料图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近年来,安徽省灵璧县娄庄镇姚山村坚持特色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年成功实现整村出列,年底实现全村户户脱贫。多年的“脏乱差”贫困村蝶变为声名远播的“富裕村”,全县观摩的“样板村”,领跑全县的全省“美丽乡村”。

找准“穷根”谋思路

姚山村是皖北地区的一个偏远贫困村,贫困群众大多缺资金、缺技术、缺门路、更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找准“穷根”才能“对症下药”,可如何让贫困户获得收益,实现脱贫目标呢?

“一季麦子一季玉米的传统耕种模式,已不能满足全村广大群众的脱贫需求,必须要向土地要效益,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突破口’。”年,姚山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戴安君到任伊始,就一次次入户走访,寻求产业发展之路。经过多次到周边地市考察取经,他最终瞄准了中药材特色种植产业。

怎么种?卖给谁?扶贫干部们和亳州某药企多次恳谈、考察,最终达成定点合作,从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再到订单回购,药企为当地村民提供“保姆式”全程驻村种销服务,有效降低农民种植风险。

时任姚山村总支委员、现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陈其圣带头“吃螃蟹”,当年他率先在自己的家庭农场改种中草药,为身边村民树立榜样。

年12月,灵璧县政府出台有关特色种植奖补政策,更是给村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戴安君还自掏腰包,出资5万元作为村农业产业发展启动资金。

年11月,“姚山村千亩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贫困户32人积极响应,成立3家合作社,按照“公司+农户(贫困户)+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当年种植白芷、白术等中药材亩,建起了全县最大规模的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

创新机制迎“新路”

论“身价”,中药材高出小麦等传统农作物数倍,但其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为此,扶贫干部们争取水利部门支持,修好水利设施,有效保障了中药材基地的灌溉和防涝。姚山村“中药材产业扶贫基地”自年建立以来,已逐步实现“一地生四金”的联贫带贫机制:

土地流转生租金—种植合作社流转贫困户土地,为余名群众带来每年每亩元的土地租金。

基地务工挣薪金—吸纳80余名群众在基地内务工,其中长期务工贫困户40名,每年人均务工收入元。

入股分红分股金—引导20户贫困群众使用自筹资金和财政资金入股80万元共建基地,在获得务工和种植收益的同时,每户每年保底分红元左右,村集体入股各类自有资金60万元,每年带来村集体收入6万元。

产业发展得现金—3家中药材合作社常年带动30余户村民和贫困户,通过在基地内种植白术、白芷等中药材,实现年亩均增收元以上;仅年就带动全村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西瓜、花生等特色种植0亩以上。县里根据品种每亩给予-0元特色种植补贴,同时通过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合作社订单收购等“政策补丁”,让贫困户想种、敢种、会种,当年实现户均增收元以上,受益参与人群占全村贫困户的70%以上。

产业兴旺通“大路”

“思路一变天地宽”。姚山村的脱贫攻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激发了全村贫困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为推广中药材绿色种植模式,姚山村利用资源优势,把3个食用菌种植户培育成3家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带动就业余人,吸纳20户村民种植食用菌21亩,年产松茸、平菇等食用菌50余吨,产品取得“三品一标”认证,出口日、韩、俄等国。同时,种植食用菌产生的菌渣废料又成了中药材种植最好的有机肥,实现循环发展。

目前,全村特色产业发展已实现中药材、食用菌种植“一村双品”,全村95%以上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种特色种养业技术,30%以上农户加入各类专业合作社;村扶贫工厂已带动82名贫困群众实现居家就业,人均年工资收入1万元以上,全村近半数贫困户家庭受益。

截至年底,姚山村先后有63人被评为“脱贫示范户”“姚山好人”等,全村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从3年前不足元稳步跃升到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也从3年前的“零”变为稳定实现50万元,步入全市“第一方阵”,并被宿州市、灵璧县委组织部列为全镇唯一中央和省重点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培强扶优”村。(邓保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