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史之灵璧中国石都,山川灵秀,有石如
2023/10/20 来源:不详北京荨麻疹医院哪里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10490515.html
灵璧县,安徽省宿州市辖县,别称霸王城、石都,山川灵秀,有石如璧,故名“灵璧”。
灵璧县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始建于宋朝,而灵璧是怎么建县城的呢?这就要感谢著名的大文豪苏轼了,因为苏轼喜欢天下闻名的灵璧石,从而影响了宿州和灵璧二城。
灵璧本来是宋朝宿州下辖虹县下的灵璧镇。
宋哲宗元祐年间,高太后摄政,苏轼得到提挈重用,仕途一度顺水顺风。元祐七年(公元年)八月,苏轼由扬州知州擢升为兵部尚书。接诏后,苏轼从扬州取道汴水进京,同时奉旨在宿州停留,办理公务。
原来在此之前,宿州知州曾向朝廷呈报了奏章,因为宿州当时因汴水之利,成为北宋的通都大邑,繁华非常,舟车汇聚,人口密集,为了拓展宿州城池,发展经济,请求朝廷允准并批拨钱款。于是朝廷便把考察事宜交由苏轼办理。(明《凤阳志》中有“隋堤在宿州骑城”和清代《安徽通志·水系稿·淮水系二》中有“旧泗州与虹县皆跨汴而城,其上游灵璧、宿州亦然”)
苏轼这次来宿州,先到了灵璧镇,稍事停留,便又乘船回到宿州。苏轼考察灵璧由镇升县,为何只作短暂停留而不作详细考察呢?因为苏轼对灵璧太熟悉了。此前他曾两次进灵璧的张氏园,一次进刘氏园,写有《灵璧张氏园亭记》和《留题兰皋亭》的诗文。一次游刘氏园,他在园中砌台之下见有一块奇石,“作麋鹿状”,甚是喜爱,欲得之,就在园内的墙壁上画了一幅奇石修竹图以赠主人。主人喜,就把这块奇石赠给了他。苏轼对灵璧的城池、风物以及灵璧人不但了如指掌,而且怀有深厚的感情。
苏轼来到宿州后,受到了知州周秩的热情接待。他们两人以前在京师就有友好交往。5年前又共同向皇帝上书,请求以死去的丞相富弼配享已经驾崩的宋神宗的灵位,可谓志同道合。在周秩的陪同下,苏轼首先考察了隋堤,只见河堤上的榆树稀稀落落,由于管理不善,不仅长势甚差,而且盗伐严重,令他深感惋惜。然后苏轼又来到城郊,见有许多坟墓,又向周秩询问计划拓展的外城轮廓。苏轼盘算,根据周秩的规划,宿州城池外扩,不仅要耗费巨资,而且还要搬迁大坟墓多座,小者更多,诚可谓“劳费公私,痛伤存殁”。
苏轼离开宿州,于9月初给皇帝呈文,名曰《乞罢宿州修城状》。呈文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展城一事有大害而无小利,兼未曾下手,犹可止罢。欲乞速赐指挥,更不展筑。”同时建议,把宿州已筹措的展城款转拨给灵璧建县使用。
因而,宋元祐元年()析虹县的零璧镇置零璧县,属宿州,隶淮南东路。千百年间,宿州和灵璧的隶属关系基本未变。
当时宿州,灵璧都在汴河之上,直通汴京,异常繁华,只可惜,靖康之耻,因战乱汴河荒废,汴河之上的城池从此全部没落。史书记载:北宋灭亡三十多年后,南宋派楼钥出使金国,往来都经过汴河故道,他亲眼看到汴河的荒废情况,从灵壁往北行不远,汴水断流,又30公里,至宿州,汴河河道更是淤塞得几乎与河岸相平,车马都在河道中行走,有的地方已盖起了房屋,汴河的河底也多半种上了庄稼。
灵璧有楚汉相争的垓下古战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钟馗故里、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华奇石的主产区,灵璧石被誉为中国四大观赏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之首。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誉。
灵璧石
灵璧石,又称磬石,产于灵璧县渔沟镇磬石山北麓平畴间。宋人杜绾在《云林石谱》中汇载石品种,灵璧石位居首位。“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这是宋代诗人方岩对灵璧石发出的由衷赞叹。灵璧石的开发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尚书·禹贡》载“泗滨浮磬”;殷商时期有灵璧石雕制宫廷乐器——虎纹石磬的记载;《晋书》载:皇帝勒令镇西将军谢尚来灵璧采磬石以备大乐江左。。。
灵璧石除磬石以外,还有更奇特的观赏石,其出产地也不限于磬石山一带,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如灵觉山、朝阳山、白马山、耳毛山、邵山、九顶山等,在县境中部的三注山和南部的大山,峨山一带也有少量的分布。从已产出的灵璧石来看,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而其质、形、色、纹皆俱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故乾隆帝也曾赞誉它为“天下第一石”。
虞姬墓
虞姬是项羽爱姬。据《史记》载,公元前年,项羽被汉军困于垓下,夜闻汉军四面楚歌,料大事已去,遂夜饮帐中,慷慨悲歌,虞姬和之“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吟罢自刎身亡,后被部属安葬于此。墓园占地平方米,墓冢和墓碑修复一新。墓园外建门楼、围墙,内建展厅、草坪、碑廊,供人游览凭吊、栖息或泼墨挥毫。
传说虞姬自刎之处生出了一种美丽的花,后人称之为虞美人。
钟馗画
灵璧钟馗画又称灵璧判子,它有别于其它地方木板年画或门神画作品,用手工绘画形式,有其独特的民间风味,历经宋、明、清各代,迄今经久不衰,尤甚在清代的灵璧古城内,画店林立,画商如云,清乾隆年间《灵璧志略》称:“每岁可售数万纸”、“画工衣食于斯”记载当时盛况。灵璧钟馗画在继吴道子之后,至宋元祐年间,灵璧置县时期,便有一批民间画家云集此地,初步形成钟馗画(民俗画)艺术中心。北宋画家杨斐所绘钟馗,深得吴道子之味,气势伟岸;后居淮楚,与灵璧画家友情深厚,因传道子之法,为灵璧钟馗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宋淮阴画家龚开,入元不仕,喜作钟馗墨鬼,笔墨酬和,妙趣横生,灵璧画家深受影响,钟馗画风为之一变,形象怪诞,风格新奇。清初,指画家高其佩出任宿州知州,时灵璧为宿州所辖,经常往来,对灵璧钟馗画家大加扶掖,使灵璧钟馗画创作水平整体得到提高。清人齐周华在《名山藏画副本·钟馗像赞》中赞道:“由吴道子画能通神也,无如天下传写,渐失其真,惟灵璧所画,往往不失吴道子原格,故世群推之。”
交通
灵璧县自置县至元代,县境区域无考,至明嘉靖年间,县域东至虹县界河北35里,西至宿州界大店60里,南至五河县界潼河里,北至徐州界双沟里;东到虹县60里,西到宿州里,南到临淮县里,北到徐州里,东南到五河县里,西南到怀远县里,东北到睢宁县里,西北到萧县里;南到南京陆路里,水路里,北到北京陆路里,水路里。
灵璧县南临淮水,北倚中原,在对外开放的整体区间上,处于沿海与内陆梯次开放的结合部,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是北上南下的“咽喉地”。
灵璧县北顾徐州,南临蚌埠,西接宿州,处于徐州都市圈、黄淮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辐射圈内。灵璧县交通便利,水陆运输优势互利,铁路空中近水楼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