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张爱萍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
2023/10/8 来源:不详自媒体短视频运营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9147.html
编者按:
提起开国上将张爱萍,人们都知道他对“两弹一星”的不朽贡献,但对其创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功绩知之不多。
年7月5日,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四师(淮北)分会,在老将军周年忌日召开座谈会,并编辑出版文集画册,其中62师老战士刘健身撰写的《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拓者》一文,就是对这段历史的回忆。特与大家分享,以缅怀曾任新四军四师9旅旅长、四师师长的张爱萍老将军。
另,在全国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张爱萍将军题写的碑名。人们永远赓续着红色基因,也忘不了老将军的历史贡献。可是,当您驻足欣赏他的书法艺术时,您了解老将军的书法习惯吗?请看附文。
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拓者
——深切缅怀张爱萍将军
文/刘健身
张爱萍将军逝世一周年了,原新四军第四师健在的老兵们十分怀念他!他任新四军六支队四总队总队长兼政委时,在皖东北立下的辉煌功绩,几十年来一直教育和鼓舞着那里的人民,也给众多亲见、亲闻、亲历者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幸福回忆。
轻装简从入皖东北
皖东北宿县、灵、泗县、五河等县,同苏北数县毗连,形成了位于徐州、蚌埠、淮阴之间的一片广袤的大平原,烟波浩渺的洪泽湖(旧属苏皖两省)镶嵌其东南部,成为古往今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年5月,这里沦陷前,我党就派一些党员来此开展救亡工作。仅泗县就有朱伯庸、戴纪之、吴为真(女)、王冠群(女)等同志,与国民党县长黎纯一合作抗战,帮训常备队,协办青训班等。年11月,国民党专员盛子瑾来此就任时,先后来该部工作的我党党员李任之、杨效春、石青、江上青、廖量之等10余同志,并组成皖东北特别支部,江上青任书记,增强了我党在皖东北的活动力量。但要有效地改变国民党片面抗战政策的影响还远远不够。
年10月,彭雪枫将军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从豫南竹沟东征豫东、皖北敌后。年夏初,已在豫、皖、苏(皖北萧县、砀山两县旧属江苏)三省边界地区10多个县中打开了抗战局面,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初具规模。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将军,鉴于相邻的津浦路东皖东北地区是连接我鲁南、淮南、豫皖苏根据地的枢纽,更是我军挺进苏北的跳板;虽然全支队仅有三个组建主力团,仍决心尽快分兵皖东北,扩大根据地。其间,在江上青同志推动下,国民党专员盛子瑾致信彭雪枫将军,要求派人支持帮助他抗战。年5月,他在宿县西南数十华里的孙曈集,召开党政军委员会讨论此事。会中时任豫皖苏省委书记的张爱萍同志积极要求亲去皖东北开展统战工作,为支队分兵东进做准备。大家一致同意他的意见,并决定支队随营学校教育长刘作孚同行襄助。
张爱萍等同志轻装简从,携带彭雪枫将军致盛子瑾的亲笔函,迅速起程。年5月末,行抵津浦路东宿县、萧县边境时,正遇徐州等地的日伪军七路围攻驻张山、刘楼一带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下简称苏支)一部。该部于6月1日在这里与敌激战竟日,当晚向津浦路西转移,张爱萍同志一行不得不随苏支返回豫皖苏边区。经与苏支政委吴法宪商定,6月底改带新四军游击支队政治部秘书刘玉柱,身着便服,头戴草帽,随苏支一部,再次徒步东行。7月10日,安抵盛子瑾专员公署驻地——泗县罗岗村,开始了对皖东北根据地的形成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统战工作活动。
张爱萍在皖东北
在皖东北开创团结抗战的局面
张爱萍同志东行途中,边走边开展工作。在灵璧县张大路,与盛部二支队长兼灵壁县长许志远推诚相见,劝其以抗战利益为重,消除与盛的矛盾。许当面允诺,并派副官护送张爱萍同志东行。经泗县大庄时,又巧遇中共皖东北特委书记杨纯(女,化名陈光薇)同志。交谈中知她通过江上青同志的斡旋,以盛部民运科长的身份掩护工作,她来后皖东北特支即撤销。她的介绍使张爱萍同志对皖东北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经过泗县青阳(今江苏泗洪县城)时,又听取了在盛部任政治部副主任的我党党员廖量之有关盛子瑾部队情况的详细汇报,他更加成竹在胸,想尽快会见盛子瑾。
张爱萍同志抵达盛子瑾专员公署时,江上青同志迎接了他,并很快引见了盛子瑾,递交彭雪枫将军的亲笔函后稍作寒暄,迅速转入主题的交谈。
盛子瑾在黄军校六期学习时曾向进步,与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女门徒杨文蔚结婚后,成了蒋介石的嫡系。在任皖西六安县长时虽政绩较佳,但与蒋介石矛盾甚深的、掌握安徽军政大权的桂系不愿盛在他们“卧榻”之旁任职,便采取升迁的办法,调盛任安徽第六行政区(皖东北地区)专员兼第六抗敌指挥部(简称“六抗”)司令。这之前,盛为借用我党影响迅速扩大自己的实力,数次要求我党安徽工委派人与他合作抗战。他升专员后,将我党派去的党员带到皖东北并分配了工作,其中江上青同志任盛的秘书、“六抗”政治部主任、军政干校副校长。张爱萍同志此来谈判合作抗战,与盛上述的打算正相吻合。加上多次交谈中,张爱萍同志的渊博知识、雄辩口才、自如谈吐、洒脱举止和至诚态度,令盛一再为之折服。他不但同意与我党在皖东北合作抗日,还答应我设立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张爱萍同志亲任主任)。张爱萍同志待人处事谦恭诚挚,不但努力搞好与盛团结抗战的关系,还尽力劝说盛同桂系在皖东北的干将许志远搞好关系,化干戈为玉帛,枪口一致对日。为避免意外,经盛、许同意,张爱萍同志组织他们借我苏支灵(壁)北驻地进行谈判,他亲自参加促进。会中,许表示“服从”盛的领导,盛信以为真。谈判结束,盛未按我方建议改道返回,仍率其警卫连按原路而归。8月29日行抵泗县小湾子村时,突遭许的同伙柏逸荪、王铸九武装的伏击。这显系许的预谋。江上青同志全身戎装,戴着眼镜,纵马冲到前面,想化解这伙人同盛的矛盾,不幸被伏击者当成盛子瑾,结果中弹身亡。同时遇难者,尚有我党党员朱伯庸同志。盛子瑾则乘机下马涉水逃走。江上青同志来皖东北虽只10个月,又受在盛部工作的局限,却能利用公开职务广泛联系群众,培训不少干部和骨干,为党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张爱萍同志来后的统战工作,更起了积极的配合作用。他的牺牲,是我党在皖东北工作的一大损失。
张爱萍同志曾在国民党商丘专区保安副司令兼第一总队长、鹿邑县长魏凤楼(我地下特别党员)部做过统战工作。来皖东北后,运用已有经验,多次在盛部军政干校、文艺团体等单位作报告,提高他们抗战的自觉性。尤其注重对“六抗”三支队、特务支队、农民支队进行工作,这三个支队支队长都是中共秘密党员,使这几个部队在国民党番号下,其思想作风、军民关系、内部建设诸方面,都很快向我军看齐。
新四军士气的张爱萍和彭雪枫(左)合影
审时度势立足皖东北坚持抗战
张爱萍同志于皖东北基本上仍笼罩在国民党片面抗战的阴影下,他连续采取措施加强党对皖东北抗战工作的领导。还说服了盛子瑾同意我军进入东北共同抗战,盛甚至答应每月补助皖东北我军国民党法币一万元,还可就近供应我军粮草。
年夏,皖东北的形势发展较快,党的皖东北特委的领导已显得不太适应。张爱萍同志适时在泗县以北我苏支胡炳云团(号称胡大队)驻地,召开皖东北我党、我军主要负责人的联席会议,讨论加强党对皖东北的领导问题。与会同志认为,我们在皖东北不但对盛子瑾的工作卓有成效,而且对地方开明人士苌宗商、陈荫南、周汉波、周华青、贺子谋等人的工作也有明显效果,广大人民群众也对我党我军有了一定的认识。当前急需强化党的领导,推动上述局面的更好发展。会议决定成立党的皖东北工作委员会(简称“皖东北工委”),推举张爱萍同志为书记,八路军苏支政委吴法宪、中共皖东北特委书记杨纯、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副主任刘玉柱同志为委员。不久,张爱萍同志又致函中共山东分局,建议中共苏皖区党委由邳雎同铜南移皖东北加强领导。年9月,苏皖区党委书记金明同志按山东分局指示,率区党委机关、警卫连南来洪泽湖畔张塘村我军皖东北办事处运地,金以办事处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中共皖东北特委、皖东北工委一起撤销。张爱萍同志虽未参加苏皖区党委,但重大问题,如“拥护盛子瑾专员领导皖东北抗战到底”这一口号的提出与宣传,在皖东北放手发展我党武装、争取与盛兵力持平甚超过这一内部掌握的方针,都是张爱萍同志与金明同志商定的,体现了张爱萍同志的智慧与胆略。
中共苏皖区党委很重视群众的发动与组织工作,青年救国会等群众性的抗战组织迅速出现。苏皖区党委还重视通过张爱萍同志,不断协调统一皖东北我军的战斗行动。
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苏皖区党委划属中原局领导。不久,八路军苏皖纵队司令兼政委江华,率陇海南进支队进入皖东北。中原局决定成立以张爱萍同志为书记,金明、江华等同志参加的军政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党对皖东北地区的领导。
上述表明:年下半年,张爱萍同志已就党的领导、统战工作、武装斗争诸方面,为我党我军立足皖东北,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创造了基本条件。
张爱萍将军逝世周年纪念册
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
年12月,新四军游击支队(不久改为六支队)党政军委员会,根据张爱萍同志关于皖东北最新情况的汇报,彭雪枫等同志决定在条件成熟时,以“六抗”三支队、特务支队组成本支队第四总队,张爱萍同志任总队长兼政委,并配属支队第一团,立即开赴皖东北,巩固统一战线局面,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经中共中原局批准后,张爱萍同志于12月率第一团及余名地方干部从涡阳县新兴集出发,东越津浦路,进入皖东北。年1月5日,一团在宿县栏杆打响第一炮,歼灭进攻之日伪军近百人。1月8日起,又先后在灵壁县大杨家、沙滩、张大路歼灭顽伪合一的赵觉民、雷杰三等部数百人。这时,桂顽派马馨亭率余人开进泗县北境,妄图武力逼走盛子瑾而由自己取而代之。我苏皖区党委和张爱萍决定“援盛打马”。张爱萍同志迅速率一团南下,在泗县大光圩重创马顽。马馨亭率残部窜入大柏圩,与大地主、汉奸柏逸荪勾结起来凭险固守,待机再犯。大柏圩深沟高垒,又值严冬,攻歼该敌实非易事。为了铲除皖东北的这一大患,张爱萍同志决心攻歼之。他统一指挥新四军六支队一团、“六抗”三支队和八路军苏支两个团,于2月4日发起对大柏圩的攻坚战,经日夜激战终于攻克,除马顽、柏逆带少数人逃向津浦路西外,余敌被全歼。正值年大年初一,张爱萍同志以新四军六支队四总队的名义,出示布告,开仓济贫。大柏圩周围数十华里的贫苦农民,闻讯纷纷前来分粮分物,人心振奋!
大柏圩攻坚战,粉碎了桂顽的罪恶阴谋,是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奠基礼。这在皖东北地区的历史上,有着划时期的意义。
大柏圩攻坚战后,皖东北形势急转直下。桂顽当局以“勾结奸匪抗击国军”的罪名,撤销盛子瑾一切职务,并通缉之。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为盛在驻江苏泰州的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处,谋得了一个“纵队司令”的职位。盛自知已失去利用我党扩大自己实力的条件,就不顾张爱萍和金明同志的诚挚挽留,决心与我分道扬镳。在同我虚与委蛇中,偷偷带着他的嫡系“六抗”四、五支队及专署机关数千人,又挟持我党党员赵敏、石青等同志,于2月28日夜由管镇渡淮河逃走。张爱萍同志闻后迅速将情况上报,与苏皖区党委商定立即采取了下列措施:向群众揭露桂顽破坏皖东北团结抗战局面的罪行;向群众说明盛子瑾在关键时刻屈从桂顽的压力,出于私利拒绝我诚挚挽留不告而别的真相;根据新四军六支队原定方案,将原“六抗”三支队、特务支队、农民支队分別编为六支队四总队第11团、12团和独立团;在有条件的地方,团结民主人士,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张爱萍同志指挥新四军六支队一团和第四总队,进歼桂顽在皖东北的干将一一泗县县长朱天修部、“六抗”二支队长许志远部。一团首歼朱天修部,并将朱生俘。我党很快任命陈国栋同志任泗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及时控制了该县东部地区。经多次战斗,许志远部被歼过半。走笔至此,突感张爱萍同志深入虎穴作内应、智歼许志远残部的壮丽事迹,宜书几笔传后人。
许志远主力被歼后,他窜向皖西立煌(金寨)向桂顽当局求助。其残部余人由其副支队长徐合壁率领,固守于泗县老周圩苟延残喘。张爱萍同志缜密思考后决定智取,遂与徐合壁联系,要去徐部商谈攻打张楼伪据点事宜。徐也因许志远被淮南我军扣留有求助于我,故很快同意见面会商。张爱萍同志一切部署就绪后,带几个警卫人员于2月29日进入老周圩。当日夜晚,借派人出圩译发释放许志远电报(实际上建议严许)之机会,将徐部当天口令、兵力、火力部署情况和里应外合的几点新规定,带交六支队一团张太生团长。战斗时间一到,张爱萍同志即令警卫人员将徐扣押,其下令投降。与此同时,我一团、三营兵不血刃,分别攻入圩内,徐合壁只好乖乖下令投降。张爱萍同志的感人事迹,在部队中久传不衰。
年3月中旬,张爱同志根据皖东北的形势挥师北上,在宿县、灵壁、萧县边界地区,连获时村、渔沟、褚栏(北距徐州25公里)等战斗的胜利。各种反动武装望风披靡,纷纷收缩据点。从而为我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提供了条件。4月初,张爱萍同志在灵(壁)北尤集余人参加的军民祝捷联欢大会上、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话。这里的人民第一次见到这位共产党的“大官”,纷纷反映:“真有学问”。
这次祝捷大会后,张爱萍同志又率部南下泗县。年4月20日下午,在青阳附近小楼子村集合全总队举行“欢迎胡服同志大会(胡服是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同志的化名)。这标志着我党、我军已在皖东北站住了脚。
但一切反动势力都不愿看到皖东北人民的这种胜利。他们沆瀣一气,勾结起来,向人民反扑。先是泗县、五河等地的日伪军,从5月1日起,由西往东对我皖东北中心区一一泗县东部,进行“扫荡”(史称“五一”扫荡)。不几天,国民党鲁苏战区副司令长官、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命其保安七旅王光夏部,由东往西向我进犯,占我朱洲、界集等地;洪泽湖高铸九等股匪,由南往北进行骚扰,占我中心区的半城、孙园。这大有不扼杀我新生的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于摇篮之中决不罢休之势。
在此一发千钧之际,张爱萍同志坚毅机智,精心运筹。从战斗结局来看,他指挥得异常英明得当。笔者当时是新四军六支队一团的宣传队员,亲历了这一险境,亲闻了一团首长传达的张爱萍同志向他们下达的命令:“不顾一切代价,掩护刘少奇同志暨中共中原局机关安全转移,一定要打下一片安全地带使中原局驻下来……。”记得我们团于5月2日晚从青阳北边大刘庄,五里戴等村冒雨北行,途中进行多次战斗。5月4日凌晨,付出较大代价后,打下了新行圩,获得一片相对安全的地带,中共中原局驻地了下来。第一团与四总队在张爱萍同志指挥下,艰苦战斗13天,粉碎了敌人的疯狂“扫荡”。紧接着,张爱萍同志又指挥所属各团向侵入我根据地的顽军展开反击,激战数日,重创王光夏旅,王顽被迫退回苏北泗阳境内。
但韩徳勤灭我之心不死。5月下旬,他亲率11个团卷土重来,占我金锁镇、界集、山子头等地。在刘少奇同志领导下,张爱萍同志统一指挥皖东北我八路军、新四军六个团,向韩顽展开自卫反击战。激战近周,共歼敌余人,韩顽不支,复撤回泗县老巢。在这次史称“安河反击战”的战斗中,张爱萍同志始终身处前线。一次,他爬上草垛观察情况时,皮袄被敌弹打穿一个洞,背部皮肤受擦伤,但他却风趣地说:“金明同志送我的小皮袄,成了‘护身符’了。”刘少奇同志关怀地说:“战场上高级指挥员的安全关乎大局,要慎之。皮袄不会总是‘护身符’的。”
如果说,皖东北我军年前4个月的战斗,胜利来之不易,那么5月份整整一个月关乎皖东北根据地命运的连续战斗,更是打得艰苦。当时物质匮乏,回归热蔓延,青阳、半城附近的大蒋庄、阳景、榕花树、大宋庄都住过一团的“休养连”,病员多于伤员。在人员锐减的情况下,硬是拼出了奇迹。今天回忆起来,革命战士的精神因素固然重要,但没有张爱萍同志的正确指挥,胜利是不可能的,安河反击战胜利后,张爱萍同志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他赋《反击伪顽夹击》一首:
淮上方晴天,洪湖又翻腾。
敌人西“扫荡”,韩顽东欺凌。
三军紧携手,两面打敌人。
英雄歼国贼,席卷运河滨。
诗中的“三军”,系指参加战斗的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和新四军六支队四总队。
张爱萍将军夫人李又兰向来宾表示感谢
安河反击战斗刚一结束,张爱萍同志又指挥六支队第一团进剿洪泽湖伪、顽、匪。6月上旬收复半城、孙园等地。6月中旬,该团兵分两路,水陆并进,战斗一周歼灭伪、顽、匪一部,残敌窜往洪泽湖南部老山水域,好久未敢上岸骚扰。
此后的两个月内,由于周围日、伪、顽军的不时蠢动与挑衅,张爱萍同志所部总是处于战备不止的状态。如六支队第一团,时而部署于淮河之滨,抵御盱眙顽军秦庆霖;时而调至成子湖畔,反击苏北顽军韩德勤。那年雨水多,洪泽湖水域扩大,多次转移都是在一片汪洋中趟水行进,不少同志腿、脚泡肿成疾,但不仅当时以苦为乐,今天回忆起来犹感幸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年8月中旬黄克诚同志率领八路军二纵队新二旅等部进抵皖东北,与活动在这里的部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时,才告一段落。
从上述史实中可以看出:没有张爱萍同志受彭雪枫将军之委托,于年下半年来皖东北艰苦卓绝地工作,尤其是他年前八个月在此领导的武装斗争,就不可能有年八,九月时的、初具规模的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凡历史唯物主义者,不能不肯定此点。
张爱萍将军是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奠基人、开拓者!
附文:张爱萍的书法习惯。
中国传统毛笔字的书写格式是,竖写,由上而下,由右至左。五四运动后,学习西方书写习惯,由左至右,横排书写。张爱萍的书写习惯是从左至右。
陈毅说他“不守规矩,中不中,西不西的。”
周恩来补充“不用看落款,就知道是谁写的。”
他自己说:“这是兼收并蓄,各取所长。用毛笔写字,竖着写甩得开,由左至右,不会弄脏袖子。”
其实,他写起字来,龙飞凤舞,一些偏旁字从右向左写;有的对联从下向上写,不拘一格,笔意纵横,挥洒自如,令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