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灵璧魅力石都安徽灵璧县国土空间总
2024/10/10 来源:不详1.灵璧县简介
灵璧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临泗县,西连宿州市埇桥区,南接蚌埠市固镇县、五河县,北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睢宁县接壤。总面积.18平方千米。截至年底,灵璧县辖19个镇。截至年末,灵璧县常住人口97.8万人。年,灵璧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6:24.2:54.2。
灵璧始建于宋元祐元年(年),析虹县的零璧镇置零璧县,属宿州,隶淮南东路。灵璧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县,“山川灵秀,有石如璧”,故名“灵璧”。灵璧有楚汉相争的垓下古战场,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钟馗故里、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华奇石的主产区,灵璧石被誉为中国四大观赏石(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之首。素有“虞姬、奇石、钟馗画,灵璧三绝甲天下”之誉。
灵璧县行政区划图
2.定位与目标2.1发展愿景传奇灵璧、魅力石都。
2.2规划目标至年,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创新高;生态绿色发展格局全面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缩小。
2.3战略定位国家级县城新型城镇化样板县;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示范区;全国轴承特色产业集聚示范区;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2.4发展战略推动动能转换的区域协同战略:灵璧县立足于毗邻徐州、宿迁区位优势,依托下楼镇、朝阳镇,高标准对接徐州空港经济开发区,坚持生态优先、资源集约,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打造灵北临港新区,区域协同必然成为灵璧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首要战略。要重点从空间协同、交通协同、产业协同、生态协同等方面着手,开展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先行区深度合作。
构建轴带联动的集聚开发战略:按照“点核集聚、轴带联动”的总体开发思路,培育重要开发集聚区和主要开发轴带,打造新时代灵璧县国土开发格局新体系。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开发水平较高或潜力较大的地区,着力推进国土集聚集中开发,提高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效率。
彰显生态特色的全域保护战略:按照生态为本、蓝绿共融的总体保护思路,分类分级推进灵璧县国土空间的全域保护。以资源环境承载状况为基础,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生态功能和资源环境问题,突出重点资源环境保护主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国土保护、维护和修复。
3.区域协同3.1空间协同灵璧重点打造基于“一轴一带一翼”的区域空间协同的总体格局。
“一轴”:沿京沪线城镇发展轴;
“一带”:大运河魅力景观带;
“一翼”:北部融徐扇面。
区域空间协同的总体格局
3.2区域生态环保协同推动生态共保共治:落实上位规划提出的区域生态保护要求,全面对接新汴河生态景观带,以蓝绿空间为本底,融入区域生态格局,对区域内的新汴河、濉河、北沱河、沱河、老汪湖等生态环境进行共同保护。
生态共保共治
3.3交通互联互通构建交通互联互通新网络:基于灵璧县现状交通体系和未来发展需求,构建基于“4-1-1”即“四网络,一枢纽,一空港”的区域交通协同发展的总体框架。
打造由铁路、公路、航道、航空共同组成的灵璧县交通格局,为灵璧融入淮海经济区、全面对接长三角区域夯实交通骨架体系。
交通互联互通新网络
3.4产业协同建设协同创新产业新体系: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新产业。将灵璧打造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安徽轴承特色产业集聚区。
产业协同
4.国土空间格局4.1统筹划定“三区三线”统筹划定“三区三线”。统筹划定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将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三区三线
4.2构建国土空间新格局构建“一带双轴、双圈三区、一廊两源”的总体格局,打造“山水生态”与“城乡空间”共同体。
一带:宿盐城际-泗许高速区域协调发展带。
双轴:S、S省际协同发展轴。
双圈:灵城城镇圈、渔沟镇-省际毗邻区城镇圈。
三区:南部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中部现代农业发展区、北部省际毗邻协同发展区。
一廊:新汴河区域生态廊道;
两源:九顶山-磬云山生态源、凤凰山-龙车山-红石山生态源。
国土空间新格局
4.3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全县构建“一带两区、五廊、多节点”的生态修复格局。
“一带”:汴河生态修复带;
“两区”:九顶山生态修复区、“凤凰山-龙车山-红石山”生态保育区;
“五廊”:沱河、北沱河、新汴河、濉河水系生态修复廊道以及“S07-X-S”灵北林地生态修复廊道;
“多节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点、水库等生态要素修复点。
5.城镇空间格局5.1城镇空间格局构建“一主一副四心、一带三轴两圈”的城镇格局。
一主:县域主中心,灵璧城区;
一副:县域副中心,渔沟副中心城镇;
四心:冯庙镇、尹集镇、下楼镇、朝阳镇4个中心镇;
一带:G宿灵泗城镇协调发展带;
三轴:S、S、S城镇发展活力轴;
双圈:北部、南部两大城镇圈。北部城镇圈:渔沟镇-省际毗邻区为核心,以其他乡镇为支撑;南部城镇圈:灵璧城区为核心,联动其他乡镇。
城镇空间格局
5.2中心城区发展格局中心城区发展方向:西进中优,北联南拓,从临河滨河到拥河跨河。
拥河向西:发挥新汴河生态景观优势,利用国道G、京沪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积极对接徐宿蚌发展主轴,是未来主要空间拓展方向。
北联:向北对接徐州,寻求区域联动发展、整合北侧已有产业组团。
东控:现状城区东部用地条件较好,但村庄较多,搬迁费用高,霏近行政界线,应适度发展。
南拓:向南跨越新汴河,发挥河流生态景观优势,借助国道积极融通区域协作。
中心城区发展格局
6.支撑体系建设6.1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借助观音机场站、宿州东站,融入徐州都市圈轨道网,加强周边城市群及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联系,加快融入轨道上的长三角;
借力徐州观音机场,提升灵璧县对外交通能力;
积极推进对外骨干通道建设,扩大高速出入口覆盖范围,增强交通服务能力;
加快推进县域运输结构调整,协调跨区域、跨方式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
推进新汴河航道整治工程,提高新汴河航道与长三角地区内河航道网贯通能力。
道路交通体系
6.2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设城乡统筹的供水系统;完善集约高效的污水处理及再生回用系统;
打造绿色清洁的能源供应结构;打造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电网;发展多种方式、多种能源相结合的安全清洁供热体系;
优化垃圾处理设施布局,合理配置环卫配套设施;规划新建垃圾消纳场;建立“转运+直运”的垃圾运输模式。
建设高速泛在、畅通便捷、质优价廉的信息网络和服务体系;结合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
6.3强化安全韧性体系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优化危险化学品空间布局和风险防控体系;强化公共卫生防护体系;加强信息安全建设。
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升防洪标准;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提升排水防涝能力;
加强地质灾害和地震防治:严控地面沉降;完善地震防御体系;健全应急避难疏散系统。
完善城市应急救灾体系:生命线应急保障体系;提升人防工程建设水平;健全城市消防救援
体系。
划定城市安全控制线:洪涝安全控制线;危险化学品安全控制线;地质灾害安全控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