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自古是南北交通要道,古代蚌埠的驿传铺
2023/10/16 来源:不详作为南北通达大驿,蚌埠地域自古就为交通要地,古驿站、铺递至今留名。以固镇驿、王庄驿和头铺最让人知晓。今日江淮之间以“驿”“铺”为地名的集镇多源于古代的驿传制度。驿传制历史悠久,始于殷商,代代相传,并不断发展,春秋时期已相当发达。安徽地区驿站兴盛于唐宋时期。蚌埠的白石山麓唐代即有驿道。明朝建立后,即整顿全国的驿站,《明会典》记载:“自京师达于四方设有驿传,在京曰会同馆,在外曰水马驿并递运所。”
京京驿道经蚌埠
驿是古时供传递公文或来往官员途中歇宿、换马的处所,又称驿站、置、置邮;传是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也指驿站上所备的车马。
明清时期,沟通南北二京的南京—北京驿道途径蚌埠地区,设有渡口,并在固镇设巡检司和营汛。《古今图书集成·驿递考》记载:自凤阳府濠梁驿,北上徐州彭城驿,途中有四大驿:临淮王庄马驿、灵璧固镇驿、宿城睢阳驿、宿北夹沟驿。两驿之间相距五六十里,其间每隔十里左右又有递铺。四驿中,以固镇驿最大,固镇驿始设于明洪武七年(),为凤阳至徐州间最大驿站,驿址设于固镇老街,现存牛市巷一带的饮马井即为当年马号的专用水车。
至清代,习惯上称内地各省所设为驿,边疆及为传递军报所设为站。清代对各府州县驿站设置地点、路程、经费、人员、马船、时限等均有规定。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传递,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铺递传送。驿站间相距数十里,约当人、车行走一日路程。驿站与驿站之间分设若干铺递,一般10里一铺,均备有人马,一旦有紧急公文,铺递就像一个个接力站,将文件火速传递到目的地。
出蚌埠渡口北行,向东经高家庵向北,过吴大台到王庄驿、固镇驿(均在今固镇县),就能接上当时最为重要的燕陵大道,直通南北二京。清光绪《凤阳府志·兵制考·驿传》记载:“王庄驿至濠梁驿六十里、灵璧县固镇驿六十里、泗州旧虹县驿一百二十里,现设马六十匹、马夫三十八名、差夫二十四名。(注:原设马九十六匹、马夫九十六名、差夫七十名,后裁减马二十六匹、马夫二十六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七名、扣留差夫六名,乾隆二十三年裁减马十匹、马夫五名。)”“灵璧县固镇驿(旧设驿丞,乾隆十九年裁归县辖,至凤阳县王庄驿六十里、宿州大店驿七十里),现设马六十五匹、马夫四十一名、差夫二十四名。(原设马一百三匹、差夫七十名,后裁减驿马二十八匹、马夫二十八名、差夫四十名,雍正十年裁减马夫二十九名、扣留差夫六名,乾隆二十三年裁减马十匹、马夫五名。)”
驿站之下,设有铺递,明代京京驿道,即由临淮出发,经官庄、北二(后称二铺)、北三(后称三铺)、北四(后称四铺)、北五(后称五铺)到王庄,长50里,原属凤阳,年划入五河县,年五铺至王庄段划归固镇县,年三铺、四铺划归蚌埠市淮上区。至今,在蚌埠禹会区长青乡有山香铺村,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有三铺、四铺村,五河县临北乡有二铺村,固镇县王庄镇有五铺村,均是因当年所设铺递而得名。
今固镇王庄镇五铺村御道口固镇驿与王庄总铺
在蚌埠的驿站铺递中,地位较为重要的,除固镇驿外,王庄有较大影响。明洪武七年(),王庄设为京京驿道上的一个总铺,十二年()划为凤阳卫地(北抵浍河,西抵格子沟),因地处要冲,有“九府通衢”“凤北第一镇”之称。清初提升为总驿站。清末虽降为铺,地位仍很重要,光绪九年()曾设营汛,建有土城。今王庄镇五铺村桥东组至王庄镇道路,即为明初建立的京京驿道一段,驿道北侧约米农田有一烽火堆遗迹。桥东组、桥西组之间有条小河,河上原有一座三孔石桥,也是明清京京驿道上的一座桥梁,清嘉庆年间重修时立有一块石碑,碑通高1.47米,宽0.67米,正面居中阳刻“三孔桥”,右侧阴刻“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末仲夏重修”,左侧阴刻“知凤阳县事陶沄刊石”,该桥现已埋入地下,原址立三孔桥遗址碑一块。
还有五河县的头铺,是明洪武三年()前后,在古泗州(后于清康熙二十八年即年沉入洪泽湖底)通往凤阳府间所设的第一个驿馆店铺。当时30里为一站,60里为一铺。从古泗州到头铺整整60里,所以把这里叫做头铺。头铺因此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明清时,头铺只是个跑马邮差歇脚的驿馆客栈。新中国成立前,也只有10来户人家。如今,它是五河-蚌埠公路的第一站,是头铺镇政府所在地,也是头铺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王庄镇五铺村歇马亭清末,随着近代新式通信技术的采用,驿站铺递逐渐被邮政传递代替。光绪前期,长淮卫设有邮驿,驿铺有马65匹、马夫41名、差夫24名,二十二年()大清邮政设立后,即裁撤驿站,取消民信局,该驿也取消。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五河县城首设邮政机构,接替驿站传递邮件业务;三十一年(),凤阳府邮政局在怀远县城设代办邮政铺商,开办平常函件邮政业务,邮资每件二分银,至宣统三年()裁撤;三十四年(),固镇设立邮票代售处。
固镇王庄镇五铺村驿道雕塑宣统元年(),津浦铁路淮河铁桥动工兴建,为便于筑路工人通信,凤阳县邮政局在淮河北岸小蚌埠设一邮票代售处,此为蚌埠邮政事业之开端。宣统二年(),随着津浦铁路修筑和人口日增,清政府南京邮政总局在蚌埠老大街设立蚌埠邮政局,后迁至二马路东段路北(高升园浴池对面),日收寄函件约件。三年(),营业额月平均约银元,遂被定为一等乙级局,员工有20多人。民国以后,年安徽电政管理局在蚌埠升平街设电报局,为二等乙级局,年蚌埠电报局附设电话局,蚌埠成为全省电报电话业4个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