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成荫绿渐稠千岁三分万户侯,他凭什么被
2023/3/15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
张浚(年—年),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县(今四川省绵竹市)人。历经两宋的名相,一生矢志抗金,大起大落,是非功过任评说。
南宋张俊南宋初期,名声赫赫的“中兴四将”,在他面前,都得往后排,凭啥?
从职位上来说: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等将领,只能说是各个地方的统兵大将,而张浚却是朝政和军权一把抓,还是受到皇帝和南宋朝廷百分百信任的那种,要知道做到这一步,他可只有30来岁,是不是空前绝后?
张浚,他的官职名目真要挨个写出来,呵呵哒,能吓死个人,为了方便行文叙述,凡是涉及他官职的,就简单带过;他这个人呐,是能文能武牛气冲天的类型,这个词不恰当,应该说是霸气冲天的类型,比较有名的是指挥过三次大型的抗金战斗,一生功过,各位看官自己评说:
十年磨一剑
宋哲宗(赵熙)四年(公元年)出生。
公元年,张浚4岁,就成为孤儿。
宋徽宗(赵佶)政和八年(公元年),中了进士,调山南府士曹参军。
靖康(年~年),靖康之变,导致开封陷落,少宰张邦昌,在金国的扶持下建立伪楚。
同年,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为帝,史称:南宋,张浚前往南宋朝廷,被授予一系列高官。
作者菌,小课堂说趣历史:
张浚在宋高宗朝廷任职后,金人继续南侵,没的法子,举朝又开始跑跑跑;刚刚经历靖康之耻,此时此刻,整个南宋的风气都不好,所有的社会秩序全都乱套了,人心也不安定。
后军统制韩世忠,他的部下逼迫、驱逐朝廷谏臣,以致谏臣淹死了,张浚上奏宋高宗,罢免韩世忠观察使的职位,举朝上下,开始知晓有国法。
宋高宗赵构,即位之初,那是相当有作为、有大志,想北伐且付出行动的那种。
张浚,曾对宋高宗说:“中原地盘大,才是天下的根本,要修葺东京、关陕、襄邓”,并且,他预计金人肯定还会再来,但不被采纳。
苗刘兵变
又称刘苗之变、明受之变,建炎三年(公元年),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打出的口号是: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说白了就是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两岁的皇太子赵旉(fū)的兵变。
这次的兵变,作者君在“南宋中兴四将”张俊一篇仔细表述过,就是因为张俊一生,都坚定支持赵构,赵构把他看作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当然这货后期结交秦桧,路走歪了,参与逼死岳飞,是跪在岳王爷庙前的罪人之一。
张浚,嘿嘿,名字不要混淆哟,是他统领“南宋中兴四将”里面除开岳飞之后的三位,还有其他将军勤王,最终使得宋高宗复位。
南宋张浚富平之战
建炎四年(公元年),张浚,到川陕当官。
金人攻打永兴,宋军各军将领都不肯互相支援,张浚到任后,招揽豪杰之士,罢斥奸赃,肃清川陕的政治和社会风气,诸将都开始遵从朝廷政令,不再各自为是。
作者菌,小课堂说趣历史:
1.公元到公元年,陕西最能打的种家将、折家将,都被东调勤王。
2.公元到公元年,娄室,在陕西数次纵横,把陕西之地搅合得是天翻地覆。
3.曲端,是陕西当时,实力最强的地头蛇,他曾冤杀了史斌、张宗谔,且其为人不听调派,顶撞上级,认为乱世之中手里有兵就是草头王,而且他也是这么干的。
4.在张浚制定进攻战略的时候,曲端曾说过:需固守,不宜进攻。张浚,为了立威,收缴了曲端兵权,且在富平之战失利之后,将曲端以“莫须有”的做法迫害致死,这件事,也是张浚一生的污点。
5.陕西当时,没有能打的兵,大部分的将领是反对打这一战,但张浚的回答是:“吾宁不知此?顾今东南之事急,不得不为之是耳”。
金人,起初是大举攻击江、淮两地,等张浚率军尾随而去,金人又北归,他率军又回川陕镇守;金人在这一战,那是气势如虹,一副势必要灭了南宋的劲头,岳飞神勇吧?都被打得只能龟缩,战略转移。
张浚,难道不知道这一战打不得吗?不,他是知道的,而且他还知道,此战时机不成熟,必定会大败,知道为什么还要打?
西北战场,那是远离南宋朝廷啊!所以,他要集中兵力,在富平准备和金人决一死战,果然,金人的目光都转移过来了。
这次战斗是宋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国战:
坏消息是:40万宋军大败,整个西北地区沦陷,南宋失去了中原地区最后的根据地,从此只能偏安于江南地区;
好消息是:南宋政权保住了。
绍兴元年(公元年),名将吴玠和其弟吴璘大破金人,这就是吴玠的大散关和尚原之战。
从公元到公元年,张浚,都在经营关陕,积极训练新兵,刘子羽负责理财,吴玠负责战斗。西北等地方的遗民渐渐归附,虽然丢了西北地区,但是蜀地是安全的,且牵制了东南目光,江淮地区也就安全了。
淮西兵变
绍兴七年(公元年),张俊,看到皇帝不理朝政,就上书想回家种地,赵构不同意。
二月,大将刘光世,反对朝廷北伐,张浚对此很不满,后来,刘光世请求回家种地,赵构同意了,岳飞想要刘光世的兵,皇帝起初是口头上答应了,但随后就反悔了。
三月,张浚,把刘光世的军队,划分为六部,归都督府监管。
四月,有人和当时的枢密使秦桧告状,说张浚是宰相还管兵权需要提防,朝廷任命刘光世的部将王德,担任左护军都统制。
五月,赵构的疑心病犯了,猜忌张浚,只要是张浚提出来的都被否决,并下令,把分散的刘世光军队合拢,由王德和郦琼,共同担任副都统。
七月,张浚,任淮西淮宣抚使;皇帝命人搜集郦琼等人的犯罪事实,也就是说,朝廷是知道郦琼这个人是有问题的,就是没料到这位狠人敢直接掀翻了棋盘。
八月,郦琼,在得到书吏朱昭的告密后,得知了朝廷在调查他的老底,悍然发动兵变,裹挟十万百姓叛变投奔伪齐。
这件事的后果非常地严重,改变了宋金军事力量的对比,使得南宋在江淮一带的防线被彻底打乱。
作者菌,小课堂说趣历史:
1.绍兴议和,秦桧出没,实际上在这之前的秦桧,真心不差,是个有为青年,但后来不晓得为何一根筋的主张议和,得多翻翻资料看看去。
2.当郦琼兵变之后,张浚引咎辞职,且朝廷从绍兴议和开始,主张议和的人太多了;
3.皇帝问张浚:你走了,谁适合当宰相?
张浚不回答,皇帝就一问到底:秦桧,这个人怎么样?
张浚觉得,在议和的事情上,总不至于全无底线吧?就对皇帝说:“近与共事,始知其黯”。
皇帝没得办法,就用赵鼎,后来赵构因此非常痛恨张浚,说:“误朕极多”。
张浚引咎辞职后,赵鼎当宰相,他自我感觉良好,觉得可以长期做宰相,就和秦桧一起,完全否决了张浚在位时所做的一切决策和努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1.防止张浚,再次死灰复燃;
2.议和;
3.把张浚此前在建康的部署,全部更改;
4.把张浚任用的朝臣,全部驱逐出去。
赵鼎最后也没捞着什么好,跟秦桧玩合作?秦桧分分钟教他做人,反手就把他往死里摁。
绍兴八年(公元年),张浚,被贬谪至永州居住。
绍兴九年(公元年),宋高宗,以宋金和议为由头,大赦天下,张浚复官,但他老反对宋高宗议和,被南宋群臣排挤出朝廷。
绍兴十一年(公元年),宋金绍兴和议;
绍兴十六年(公元年),张浚,又上书备战抗金,为此秦桧特别地不开森。
绍兴二十五年(公元年),秦桧去世,张浚重新被启用,时隔多年,这倔老头还是老调重弹:备战抗金,皇帝特别地不开森。
绍兴二十六年(公元年)十月,张浚再次被贬往永州居住。
南宋张浚隆兴北伐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年),金人南侵,已经是既定事实了,南宋朝廷再也不能掩耳盗铃当事情没发生,再次启用张浚,宋高宗赵构,此时却是坚定的和议分子,不肯重用张浚。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年),宋高宗赵构退位,宋孝宗赵昚(shèn)即位。
隆兴元年(公元年),宋孝宗即位后,任命被贬斥在外20多年的张浚为枢密使,集中八万兵力,誓师北伐。
北伐开始后,金人一度是不知所措的状态,直白的说法就是有些懵逼啊。
南宋这边,主要是由两位将领指挥:一位是大将李显忠,他的部队攻打今天的安徽省灵璧县;另一位大将是邵宏渊,其指挥部队攻打虹县(位于今天的安徽省五河县双庙乡)。
李显忠是陕西人,他全家老少都被金人杀害,和金人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打起金人来那就是特别的玩命,他带领的宋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克了灵璧县。
邵宏渊,他指挥宋军进攻虹县,打得不咋地,他这人能力不咋地,还小心眼,嫉妒心很强。
金人在一开始被打得很惨后,很快就回过神来,集中兵力攻打宿州,李显忠他这人纯粹一心一意,但没得办法,遇到了邵宏渊这个猪队友,在这种节骨眼儿上,邵宏渊居然不支援,眼睁睁看着他一点点被金人杀死,导致北伐功败垂成。
当时的宰相是史浩,他不想打倒不是因为他是主和派,而是南宋当时,真不具备打的条件,在南宋朝廷里出现北伐的声音,其实就跟看大熊猫一样稀奇,大多数朝臣基本上都丧失了北伐的勇气。
宋高宗,是一个“闲不住”的太上皇,曾对宋孝宗说过:“等我去世之后,再提北伐这件事。”
又又又被下岗
隆兴二年(公元年),张浚,正在积极地部署抗金,太上皇赵构突然出手召他回来,反手就撸了他;宰相汤思退,欢欢喜喜、忙前忙后地准备投降事宜。
张浚,深深的感觉到一群猪队友,根本就没人想要逆风翻盘啊,上书请求回家种田,马上就获得批准。
同年八月,张浚在余干病逝,宋孝宗“震悼”,为之辍朝,追赠太保。
南宋初期,靖康之耻的那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和天下局势是风雨飘摇,人心并不安定,领土也不统一(随时随地都有城头变幻大王旗的风险),张浚,其实就相当于是一面旗帜,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
不管是秦桧、赵鼎,还是其他文臣、武将,对张浚那是信服的,张浚个人业务能力很强,一生多次入川,那边本就靠近金人,人心既思归,又被金人反复蹂躏,还有武将拥兵自重,但张俊每次入川都能完美解决问题,且他还积极地练兵备战。
有人曾说:张俊(南宋中兴四将)为武圾品,张浚(文臣)为文臣圾品,然而作者菌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要结合当时南宋朝廷君臣对北伐的心里看法来看,不可否认,这两位都被秦桧害惨了。
张浚,得宋高宗、宋孝宗信任,要么一撸到底,要么就是一步到顶,南宋朝廷群臣的想法,他不是不知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他只做他该做的:备战,练兵,抗金!
宋理宗在位的时候,把张浚列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曾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就有张浚。
清朝顺治皇帝,取张浚等四十一位历代功臣,从祀帝王庙。
张浚,和北宋名将孟珙一样,都很纯粹一心一意做事,孟珙是将军,虽然最后郁郁而终,但北宋朝廷和士大夫也没有对他怎么滴。
张浚,当政期间始终和人没有什么私人恩怨,矢志不渝地积极备战抗金,在他宰执天下的期间,积极举荐人才,也注重培养文臣和武将,否则他得不到后世历代皇帝如此厚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