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传奇名将李显忠北宋将,降金国,投
2023/3/15 来源:不详二宋之际众多将领中,属李显忠的经历最为传奇。他虽是北宋西北地区武将,但不像其它人(如韩世忠张俊)一样随大军南下,而是被留在西北地区从而被金国人抓住,从此开始努力回国之旅。
李显忠早期生平
李显忠生于宋徽宗大观四年(),本名李世辅,绥德军青涧(今陕西清涧)人。李显忠没有显赫家世,只知道从他家曾祖开始,便世袭苏尾九族都巡检,而苏尾族为党项族。
靖康元年(),李显忠十七岁参军随父李永奇行军作战。建炎二年()金军大举进入北宋西北地区,当时鄜延路经略使王庶就想招募二名侦查人员先去收集金军情报,李显忠主动报名参加了。
此次行动李显忠表现非凡,不但探得军情,而且杀敌十余人,因此王庶以枢密院空名宣劄授李显忠为承信郎,差充第三队将。
建炎二年()冬,金人集中兵力进攻鄜延路,鄜延路及至整个陕北都处在金朝的统治之下。李显忠父子也不例外成为金军的俘虏。
由金入夏
李显忠父亲被投降后,金人也没怎么清算,毕竟当时的李氏父子顶多只是中层军官,该怎么留用还得怎么留用。不过李显忠的父亲李永奇对宋朝还是相当留念的,他说;“我宋臣也,世袭国恩,乃为彼用邪!”
金军在攻陷陕西后,并没有在当地派遣自己的治理官员,而是扶植傀儡政权。毕竟是游牧民族南下,对中原的那一套统治方式还不是非常习惯,只有任命北宋投靠过来的官员治理,比如说伪楚伪齐等。而西夏见到如此情况,就准备趁火打劫。
金军刚撤离不久,西夏派兵十五万来攻顺宁寨,顺宁寨为北宋仁宗庆历年间筑置。顺宁寨被夏兵围困数日之后,李永奇命李显忠率三万余骑作为前锋前去救援,经过五日行军李显忠率兵来到顺宁寨下,夏人令统领率兵五万与李显忠交锋,李显忠选苏尾族精兵三千,与夏兵交战一整天,夏兵大败,且生擒夏兵统领,李永奇随后也率兵夹击夏军,使得夏军大溃。
由于李显忠与西夏的交战,屡败西夏,使得他的名声大振。伪齐政权的刘豫素闻李显忠英勇果敢,因此希望李显忠能为自己所用。便令李显忠率延安军马赶赴东京(今河南开封)。李显忠临行之时,其李永奇告诫他:“汝若得乘机,即归本朝,无以我故贰其志。事成,我亦不朽矣。”
李显忠到了开封后,伪齐政权立马给李显忠升官为南路钤辖(相当于伪齐政权南面主帅)。不过李显忠对伪齐的官职并不怎么感兴趣,因而主要心思还是用在派联络南宋上,不过南宋方面没怎么回应。
绍兴七年()李显忠再次派心腹持书信向南宋表达自己南归之事,南宋仍无回应。同年金国高层人员变动,主和派上台,同意与南宋议和,将伪齐废除,伪齐之地划给南宋。而李显忠也随之调往同州(今陕西大荔)。
李显忠赴同州后,其父亲李永奇再次通信给李显忠说:“同州入南山,乃金人往来驿路,汝可于此擒其酋,渡洛、渭,由商、虢归朝。第报我知,我当以兵取延安而归。”李永奇的计划是同州是金人来往陕西的官道,李显忠可在此路借机擒拿金军首领,并以此要挟金兵而归南宋,李永奇得儿子行动消息后,再率军占领延安归降南宋。
说实话,这个计划只有前半段靠谱,后半段完全没可行性。因为延安在西安的北面,而西安被金军占领,李永奇就是占领延安,也得不得南宋任何直接增援。再说古代通讯太落后,就是李显忠动手,李永奇也不可能得知儿子行动的消息。
不过李显忠显然没考虑这些。金国大将撒里曷也来到同州,李显忠也不客气,带着心下心腹绑架了撒里曷并跑出城,准备投降南宋。可计划终究赶不上变化,计划中接应的船没准时到来而无法渡河,李显忠一行只得带着撒里曷边打追兵,边向西边撤。李显忠一行到了一座高坡,见追来的金军越来越多,就与撒里曷折箭为誓:“不得杀同州人,不得害我骨肉,皆许之。”等到撒里曷同意后,李显忠将其推下山崖,并派人告知其父此事。
李永奇虽然得到儿子通报的消息,并带全家出城逃亡,但全家被金兵追上,全家二百余口在马翅谷口(今陕西富县南)遇害。
借夏兵报仇
绍兴八年()冬天,李显忠兵败撒里曷后,投奔至西夏国,想借兵报仇——“父母妻子之亡,切齿疾首,恨不即死,愿得二十万人生擒撒里曷,取陕西五路归于夏,显忠亦得报不共戴天之仇。”
西夏虽然被李显忠父子打得很惨,但西夏因国力弱小,历代又相当重视引入人才。当时夏国崇宁皇帝在位,他答应李显忠会借兵给他复仇,但条件是先帮西夏平内乱——“尔能为立功,则不靳借兵。”
当时夏国境内酋豪号称“青面夜叉”,经常祸乱百姓,令西夏皇帝异常头痛。李显忠为表示自己的本事,率领三千骑兵,日夜兼程,到达敌人的账下,将其捉拿而归。夏国因此出兵二十万借于李显忠报仇。
绍兴九年()五月,李显忠征得西夏同意,率领二十万大军到达延安府。但李显忠不知道的是金天眷二年(年)正月,宋金二国达成第一次和议,金国称为“天眷和议”,陕西等大部回归了南宋。
所以当李显忠率领二十万大军杀到陕西延安报仇时,当时的延安府总管赵惟清对李显忠说:“鄜延路今复归宋矣,已有赦书。”李显忠百感交集,对着赦书列拜,又带着旧部八百余骑去见了西夏军的监军王枢与副将移讹,告诉王枢与移讹;“显忠已得延安府,见讲和赦书,招抚使(王枢)可以命本部军归国。”王枢与移讹是西夏国王派过来接收陕西的,自然不肯轻易放弃。李显忠也不废话,用刀逼得移讹逃走,又将王枢擒获。
西夏皇帝本以为此次出兵得了个大便宜,没想到李显忠背夏归宋,因在这次远征过程中没有得到任何利益,西夏皇帝大怒,带着西夏精锐部队“铁鹞子”与李显忠大战。史载:“显忠以所部拒之,驰挥双刀,所向披靡,夏兵大溃。”
打赢西夏军后,李显忠也不忘报仇。李显忠利用打赢西夏军,而获得四万匹战马,便揭榜招兵,以每招得一人,予马一匹,十日之间便获得万人,皆骁勇少壮。李显忠带领这支部队先去抓杀害其父母弟侄的人,将其全都斩于延安府东城之内。再向撒里曷所在的耀州进发,撒里曷也很果断,听闻李显忠大军要来,连夜撤离陕西。
本来依李显忠的性格是铁定要追撒里曷的,但时任四川宣抚使的吴玠派人来说:“两国见议和好,不可生事,可量引军赴行在。”李显忠明白自己在陕西所有作为都有南宋川陕地区负责人吴玠等人的支持,无论是军粮等后勤还是情报等,离开南宋,李显忠这支部队必定会溃散。
李显忠听了吴玠的话,只率领六百余人去了南宋临安,见了皇帝赵构。赵构先授李显忠护国军承宣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兼枢密院都统制,再赐名显忠。
再次抗金
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年)五月,金国主战派完颜宗弼掌控军政大权,撕毁和约,分兵四路大举攻宋。宋金之战大致分四个战场;川陕战场、京西战场、淮西战场与淮东战场。川陕战场由吴氏兄弟负责,京西由岳飞刘锜负责,淮东由韩世忠负责,淮西则是张俊、王德等大将主持。
李显忠分配在淮西战场,从属于张俊。此次战争李显忠算是一员偏将,并无太多发挥空间,比如攻破灵璧县,“兀朮犯河南,命显忠为招抚司前军都统制,与李贵同破灵壁县。”参入柘皋之战,“诸将会淮西,战于柘皋,兀朮大败,公军追至孔城,夺耄倪之被虏者以万计。”
打赢之后,李显忠入朝觐见,被朝廷晋升为保信军节度使、浙东副总管。
采石大捷
绍兴三十一年()九月,完颜亮挥军六十万兵分四路南下侵宋。此时的南宋因宋高宗赵构”自毁长城“的操作,再加上投降派对主战派的打压,能真正主动领兵上战场的将领也没几个了。
赵构没得选,他强行启用重病的刘锜,任命刘锜为淮南、浙西、江南东西路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刘锜不负众望在淮东战场上拼死坚守,最终病情恶化死亡。淮西战场交由王权处理,王权以前是韩世忠的部将,作战相当猛,属于以血换血的猛将。而到了绍兴三十一年,王权被迫转风格,打仗就一个字——跑。
绍兴三十一年(年)十月,王权闻金兵大至,自庐州引兵遁,屯昭关.……丙辰,金主亮入庐州,王权自昭关遁,金人追至尉子桥,破敌军.统制姚兴战死,权退保和州.……王权自和州遁,归屯于东采石.……金兵入扬州,王权自采石夜还建康,寻复如采石。
王权的逃跑行为连宋高宗都看不下去了,就想杀了他。结果因为与王权类似的将领太多,比如成闵,刘锜的侄儿刘汜等也属于跑跑类型的将领,宋高宗赵构法不责众,也不想刺激正在前方奋战的刘锜,没有做出任何处罚。但准西主将只得换人,换的这个人正是李显忠。
李显忠虽然接到命令替换王权,驻防采石。但在李显忠往采石赶的时间内,驻防将领王权带着亲兵跑了,留下一群没什么紧张感的士兵。好在南宋运气很好,中书舍人虞允文被派到采石犒军,虞允文环顾四周属自己官最大,再加上金军骑兵已经到了江对岸,想跑也跑不了了,被迫干了领兵将领的活,坐镇采石,抗击金军。
宋金之间“采石之战”开打,虞允文虽是文官,但军事素质不错,靠着长江天险将金军堵在对岸。
宋军在采石大胜之后,主将李显忠才带兵到达。李显忠虽没赶上采石之战,但后面的被派到京口,阻敌南下,算是赶上了“采石大战”的末尾。
隆兴北伐
隆兴元年(),宋孝宗即位。紧接着四月,张浚征得孝宗同意后,绕开三省、枢密院,直接命令李显忠、邵宏渊等出征北伐。五月,李显忠率军渡过淮河,击败金将萧琦,并收复灵壁。
本来李邵二人在战前约定,邵宏渊攻取虹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辖区),李显忠攻取灵壁(今安徽省宿州市内),然后合兵而西。李显忠按计划取得灵壁,但邵宏渊久攻虹县不下。于是李显忠率领骑兵向东到达虹县,让灵壁降卒入城告诉虹县驻守将领;“汝逃则无所,战则不敌,能死决战,不然速降,犹保首领。城破,必杀无赦!”虹县守将心理防线动摇,直接开城投降了。
本来虹县投降是好事,但邵宏渊“嫉妒此功不己出,嫌隙始萌。”李显忠不拘小节,想将此功让给邵宏渊,邵宏渊嫉妒心起,拒绝好意,并说;“虏降相公耳,宏渊敢奏捷乎?”虹县是向你投降的,我怎么敢报捷呢?李显忠说;“此来本为国事,将此功与公奏捷,愿无疑也。”
李显忠想让功劳,但邵宏渊明显不接受,甚至到后面越来越不配合李显忠。
同年六月,李显忠攻下宿州城。李显忠“一月三捷”的战绩让身在后方的宋孝宗狂喜不已,孝宗手书劳之曰:“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无此克捷。”
六月十八日,金元帅勃撒自南京(开封)率步骑十万来欲复取宿州。宋金双方从十八日开始,二十日,二十一日,二十二日,连续激战四日。邵宏渊明显承受不住金军给的压力,便不再听从李显忠的调遣,且为言以摇军心,“当此盛夏,摇扇于清凉犹不堪,况烈日中被甲苦战乎?”由此军心遂摇,无斗志。
二十三日,金人乘虚复来攻城,李显忠力战却之。此时李显忠部队已近极限,他知道邵宏渊不听节制,又在动摇军心。此时也恰好接到皇帝诏令,“见可而进,勿堕虏计”,李显忠便决定退军。
二十四日,宋军撤退,金兵“追至符离,宋师大溃。赴水死者不可胜计,金人乘胜斩首四万余级,获甲三万,于是宋军资殆尽。”
而符离之战使得隆兴北伐彻底失败,南宋不得已,再次与金国和议,史称“隆兴和议”。
结果
隆兴北伐的失败,李显忠被贬为果州团练副使,潭州安置,邵宏渊降为武义大夫。不久后复官防御使,观察使,再复职太尉。李显忠晚年多病,对北伐也不再上心,专心养老。淳熙四年(7年)七月,李显忠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李显忠一生骁勇善战,在其四十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受宋金局势的影响而流离于三国间十年有余,南归宋朝之后,多次参与抗金战争,基本上算是尽了全力,奈何时局,队友均不给力,也没做出多大成果,好在结局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