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无种子横行乡村,乱了市场伤了

2023/6/23 来源:不详

北京手足癣医院哪最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本文来源:农视网」

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

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

在皖北地区一些产粮大县

由于种子市场全链条、全流程

监管仍存“盲点”

频现“三无”小麦种子

不仅扰乱了市场、坑了农民

还无视种业知识产权

威胁到农业生产安全

那么,这些种子是如何进入市场的?

又如何将“三无”种子清出市场?

“三无”种子“横行”乡村

近日,皖北地区部分种子经销商反映,一些不法分子把包装袋上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名称、无国家审批文号的“三无”麦种,以淮麦46、徐麦35等正规小麦品种的名义销售给当地农户,老百姓习惯性称其为“白皮袋”种子。

据了解,所谓的“白皮袋”种子其实就是种植户生产出来的粮食,被一些不法分子充当种子销售。农民购买这样的种子进行种植,一旦出现农业事故,不仅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甚至可能会对粮食安全造成隐患。

按照我国种子法第49条的规定,种子种类、品种与标签标注的内容不符或者没有标签的,属于假种子。“白皮袋”种子没有标签,就是假种子。一旦出现问题,不受法律保护。

在安徽省怀远县包集镇、灵璧县杨疃镇等地,多位农民购买了这种“白皮袋”种子。

灵璧县一位种粮大户说,这些种子从外地一个农场购买,他和周边村民共买了5万多斤,“我今年种了多亩地,买了1万多斤种子,销售方说这是郑麦和徐麦35两个品种,价格是2.4元/斤,而正规包装种子价格是3.1元/斤。”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白皮袋”种子不仅“见怪不怪”,价格便宜没有收据,而且在一些地方“明目张胆”销售,有的据称已经占据市场“半壁江山”,不少农民购买了“白皮袋”种子,说此类种子很畅销,比正规包装种子要便宜不少,有的村庄动辄购买成千上万斤。

乱了市场、伤了科研、坑了农民

“我就搞不懂了,冒牌货咋就管不住呢?”作为皖北一个产粮大县畅销小麦品种的销售总代理,崔先生现在最头疼的就是“白皮袋”种子打着该品种的旗号对外销售。他介绍,这几年该品种销量逐渐上升,去年全县销售70多万斤,今年已经销售多万斤。令人气愤的是,去年“白皮袋”种子不超过10万斤,而今年与正规包装种子销售量差不多。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郭文华表示,有的流动商贩走街串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农民经熟人介绍联系外地经销商,完成跨区域买种。

“问题种子”并非个案。今年以来,宿州市组织开展了打击假冒伪劣“春风行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和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围绕种子、化肥、农药等重点产品,聚力打击各类“三无”农资交易。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宿州市共立案查处包括种子在内的违法案件起。

乱了市场——是“白皮袋”种子带来的一大危害。据受访者反映,这类种子“横行”乡村,劣币驱逐良币,滋生正规种子被“三无”种子挤出怪象。灵璧县一家农资经营店负责人无奈地说,以华成品种为例,由于在当地很畅销,一斤便宜0.5元的“白皮袋”种子大都以该品种之名对外销售,往年该品种能销售五六万斤,今年只卖了2万斤,部分市场销量被“白皮袋”种子挤掉了。

伤了科研——“白皮袋”种子的生产者无视种业知识产权,损伤种业企业和科研机构育种研发积极性。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白皮袋”种子在乡村大量存在,是一种极其不良的现象,不需要拥有知识产权就可以模仿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品质也没有保障。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我国种业发展不可能走远,“因为你的原创得不到尊重和保护,必然会损伤原创者的积极性。”

坑了农民——是“问题种子”带来的危害。怀远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一中队中队长杨小山说,不少“白皮袋”种子来路不明,一旦出现事故,容易给农民造成减产损失,农民也很难维权。若售种范围较广,粮食生产风险就会增大。

为何“问题种子”监管难?

既然“白皮袋”种子危及农民、种子经销商、研发生产单位等多方利益,监管部门为何没能将其扫灭呢?

多位监管部门干部认为,当前,种子市场全链条、全流程监管仍存“盲点”。种子市场监管涉及生产、经营、使用等多个环节,生产、经营环节被纳入监管范畴,但使用环节尚未纳入监管范畴,存在监管“真空”地带,而大量“白皮袋”种子的产销者正是钻了这个空子。

“心有余而力不足。”多位监管部门干部表示,监管部门主要对生产经营主体——种子经销商等进行监管,而难以对终端使用者——用种农民进行监管。有的农民图便宜,绕开正规渠道经销商从外地直接购买“白皮袋”种子,如果没有投诉举报,监管部门往往“爱莫能及”,这也导致相关违法行为“发现难”。

一位执法干部坦承,开展检查的时候,主要是针对农资经营户,无权到农户家里开展调查,因其不属于监管对象。到农户家里开展检查超出监管范围了,如果发现买卖“白皮袋”种子行为,需要请农户配合。

由于都是点对点联系,容易出现证据缺失,导致监管部门往往难以追溯“白皮袋”种子源头,违法行为难以“断根”。灵璧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一中队中队长王智广表示,外地流动商贩向当地农民推销“白皮袋”种子,若减产农民投诉,但受限于没有完整的票据信息,证据不好收集,监管部门无法溯源。

重拳出击,全面根治“三无”种子

为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坚决堵住“盲点”,消除粮食生产的潜在隐忧,变被动为主动,当务之急是开展“白皮袋”种子“断根”行动。

对于“三无”种子问题,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对“三无”种子问题开展调查,要求有关部门严格执法,重拳出击,决不能让“三无”种子坑害农民,威胁粮食安全。

9月12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该厅组成两个调查组,对蚌埠市、宿州市等地有关乡镇进行实地暗访,了解真实情况。蚌埠、宿州两市成立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从上到下,由点到面,全覆盖拉网式排查“三无”种子。目前,“三无”麦种排查工作进展顺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宿州市组织公安等部门查处违法制售“三无”种子案件2起,对相关涉案人员进行了拘留,目前正在进一步侦查中;蚌埠市排查“三无”种子数量千克,立案调查种子企业4家。

此外,蚌埠市农业农村局决定,从9月10日起,以县区为责任主体,以小麦、蔬菜、油料作物为主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活动。9月20日前完成全面排查,坚持边排查、边整治、边执法,整个活动到秋种结束时为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类问题并非只在皖北存在,在国内一些粮食主产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各地特别是产粮大县要高度警惕“三无”种子给农资市场和粮食生产带来的叠加影响,重拳出击整治种业市场怪象。

日前,农业农村部已经启动秋季种子市场检查,强化属地责任,从严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确保秋季农业生产用种安全。近日,将派出4个工作组,前往河北、安徽、湖北、贵州等地开展抽查检查,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推动案件线索查办,确保整治行动各项举措落实落地,加快形成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坚决让种业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

现在正是秋种的季节

在各部门加大力度监管的同时

也提醒广大农民朋友

购买种子不可一味图便宜

应当检验种子包装、标签

与销售的种子是否一致

谨防被骗

保证来年有个好收成

来源丨农业农村部、新华社、人民资讯、经济参考报

编辑|康轩山

主编丨蒋琳监审丨钟倩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